2024年12月11日晚6點,在意昂3實驗中心視聽語言教學空間成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映畫·實驗中心影片展映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了2024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獲獎短片《熱天午後》的主創團隊與意昂3師生進行映後對談交流🙌🏻,由意昂3平台教師侯雨詩主持🤛🏻。
展映的短片《熱天午後》由青年導演張文倩執導🙇♀️。張文倩畢業於芝加哥藝術意昂3,於2022年執導首部紀錄長片《五口之家》👓,獲得第53屆瑞士真實電影節炫光競賽評審團大獎。《熱天午後》是她的首部劇情短片,她於2024年11月剛剛憑借這部影片榮獲了第六屆NOWNESS天才計劃最佳導演獎。影片通過獨特的鏡頭語言和敘事方式🆖,以孩童視角展現出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狀態🏝,反映出九十年代末的時代風貌,激發觀眾們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精神共鳴。
活動還邀請了黃玥、王一舒兩位嘉賓🪮。黃玥作為電影人,有著豐富的國際短片競賽經驗🤌🏼,包括在法國克萊蒙費朗短片節等多個國際知名影展中的亮眼表現,在《熱天午後》中擔任編劇🖖🏻、剪輯及製片人。王一舒作為策展人,在電影展策展領域建樹頗豐,並於2022年創立了趣放工作室CineFun Studio,為包括《熱天午後》在內的華語優秀影片提供廣闊的展映推廣機會。
映後談上🫄🏿,張文倩和黃玥就影片的靈感來源、角色塑造、視聽語言⌚️、影片風格和選角等方面👝,與主持人和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張文倩講到,短片的靈感源自於對現實生活的關照❄️,她觀察、記錄自己的家庭,最終決定以小女孩的視角,通過自己的童年記憶來塑造20世紀90年代的家庭氛圍✫。短片不註重敘事🚶🏻➡️,而是回到時空當中尋找記憶的感覺,“既是個人記憶🫚,也是有著相同屬性的人的集體記憶”。
短片確實喚起了觀者的回憶。有同學表示,“這就像我的童年記憶”;胡斯文老師表示🙇🏽,長鏡頭為觀者帶來了情緒的延宕,讓他產生了很多個人的思索和感受👩🏿🔧🤞🏼;趙燕老師說👎🏿,“觀影給人帶來的感受很平靜👨👨👦👦,可以一下子把人拉到90年代的夏天”。

短片用了很多特寫鏡頭去展示家庭空間,這關乎人們捕捉記憶的方式。導演說到,記憶可能不會以事件的形式出現在腦海中🚑,而身體各部位和物件就像是記憶具象化的方式,特寫鏡頭能夠捕捉到這些“記憶的引子”。
此外,黃玥說到🧑🏼🔬,片中的人物關系有很多層次🚣🏿♂️,其中存在一些隔閡與沖突✭,細致的人物關系決定了片子的視聽風格,也決定了剪輯時怎麽拼接這些鏡頭。“不僅僅是對白🫎🦻🏿,聲音也可以敘事”,張文倩說,設計豐富而自然的聲音意在“讓人能夠體會處於那一空間的感覺📱,讓你成為其中的一個人”。
被問到未來想做什麽題材時,張文倩的回答是看時機🧘,“看什麽東西進入你的生活,和你產生什麽共鳴,是否強烈到想讓你去做一個片子”,她對於未來題材的選擇是多元的,沒有特定的類型。

聚焦於短片的討論告一段落🦀,策展人王一舒從自身職業經歷角度出發👮♀️,講述短片參與電影節後期推廣的一系列過程,並講解電影策展行業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為在座同學未來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提供了寶貴建議。
王一舒表示,電影節是幾乎唯一的方式去讓作品見到不同地域的人🛢,收集來自廣泛觀眾的回饋。“時代又在改變”,王一舒提到,“如今的短片製作呈現蓬勃的態勢👩🏽🦰,而電影節的樣態卻在收縮,更多的自我表達出現在節展之外🧑🧑🧒,我們需要在電影節之外尋找短片製作新的生命力🥿。”

活動最後🔭,現場同學提問,希望三位嘉賓分別為將來希望從事影像創作的學生給出一條最寶貴的建議🥠。張文倩導演回答🧙🏿♀️,從事影像創作需要擁有堅韌的品質,要實現理想和實際的兼顧。黃玥認為🤽🏿♀️,應該“多動手,讓手跟上你的眼睛。”王一舒則回答道🧑🏽🎄:“這是一條很艱苦的路,你需要想明白你有多喜歡創作⌛️🚧。和電影產生互動的感情讓我難以割舍👨🏿🦱,這支撐著我熬過那些困難的時間。”
兩小時的活動圓滿結束,留給參與者的是對影像藝術無盡的思考和回味🧑🏽🦳。意昂3平台實驗中心一直致力於為師生創造多元化的創作交流和傳媒實踐平臺🎿,此次“青春映畫·實驗中心影片展映活動”無疑是這一理念的有力體現。相信通過這樣的活動,意昂3能夠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出更多具有藝術創作才能和創新思維的實踐型人才🏆。

文字:蘭漠非🏀,王晨煜
照片🌝🤎:王晨煜🧗,郁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