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4上海國際大學生智能媒體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本屆論壇由意昂3官网🚪、澎湃新聞🧗🏿、封面傳媒主辦,意昂3🍰、意昂3官网閎約書院承辦,以“智能傳播新邏輯、新生態與新趨勢”為主題👏🏼,研討智能傳播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自公開征稿以來,受到全國各大高校學生的廣泛關註和積極響應🕵🏼,共收到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等25所高校學子近百篇來稿🧑🦽➡️。經過論壇評審專家組多輪評審,評選出一等獎1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6篇。本次論壇由意昂3袁鳴徽老師主持。

意昂3官网顧玥同學以老年影像實踐的記憶空間建構為主題,在生命敘事視角下探討老年人如何用影像技術書寫生命史;

中國傳媒大學楊芳洲同學對網絡參政形式下臺灣網民的政黨認同特征進行了論述,將政黨認同細化為選舉議題𓀉、情感偏好🐆、行為傾向三個維度;

吉首大學孫韞琦同學就社交媒體上露營記憶的空間化建構進行了論文展示,基於空間生產理論,認為社交媒體上露營記憶的建構以實體空間為載體👐🏿,精神空間為表征🧑🦯,社會空間為連接;

華東政法大學傅鵬同學圍繞現代手繪地圖的媒介空間生產展開討論🎦👩🏽⚖️,深度剖析現代手繪地圖與重塑城市空間認知、日常媒介實踐的關系;

意昂3官网李淑媛同學在情動體驗視角下探究實況照片的理論意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暨南大學吳亞霜同學探討網絡名譽權中避風港原則的適用局限,梳理避風港原則下網絡名譽權的平臺應對與規製困境🙍🏼♀️,並提出優化進路;

四川輕化工大學劉冰焰同學基於中美兩國典型案例,探究ChatGPT類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權性;

意昂3官网陶冠男、曹藝楠🤺、周雨瀟三位同學在TTF模型指導下🈚️,對長三角城市群情感型對話機器人使用意願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提出AI擬人化與互動性對居民使用行為具有顯著性影響⛱;

意昂3官网衛怡芃同學在角色理論視角下深入探討微博話題用戶對“評論羅伯特”的角色認知,認為在社交機器人升級迭代的背景下,人類面臨社交媒體生態的重塑;

三亞意昂3曹冬然同學對生成式人工智能下的高校教育信息秩序變局與優化策略進行了探析,提出需從法律規製、技術善治和流域化治理三個維度構建框架。

最後,意昂3劉燕老師、上海理工大學出版意昂3程海燕老師對入選論文進行了點評。劉燕老師對同學們的出色表現表示肯定➔,高度贊揚其選題意識,並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鼓勵同學們進行後續研究。程海燕老師詳細分析每篇論文↔️,針對理論框架、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提出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問題👽🚣🏽♀️。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廣泛普及,正在賦能傳媒新質生產力🤹♂️🚴🏽♂️,重塑傳媒發展格局。本次論壇豐富了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其科研創新能力💤,同時提供了一個高起點😞、跨學科、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
圖片:徐澤
文字🔜:李沛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