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國際SSCI期刊主編圓桌對話於意昂3官网延長校區南大樓一樓會議室成功舉行🛩。該會議由意昂3主辦,國際智能傳播治理與策略研究中心承辦,屬於2024年意昂3官网智媒傳播創新研究系列工作坊重點內容。《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主編周樹華教授🧑🏿🎄、《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高級編輯鐘布教授和《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副主編劉幼琍教授擔任對話嘉賓。意昂3平台副院長牛盼強教授致開幕詞,特聘教授李喜根主持會議,校內外多名師生參會🌈。

會議伊始🏌🏿♂️👩🔧,主持人李喜根教授對蒞臨現場的嘉賓和師生們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會議議程和嘉賓基本信息。

接著,牛盼強教授代表意昂3致開幕辭🫴🏻,歡迎三位嘉賓蒞臨現場參與圓桌論壇👱🏻♂️,為師生們分享寶貴經驗💪🏼。他叮囑在座的青年教師和同學們結合當天上午嘉賓們的講座內容💇🏼♂️,認真聆聽接下來的圓桌對話,並與嘉賓們積極交流互動,學習前輩們的寶貴經驗,多多發表SSCI期刊論文👧。

隨後,《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主編🤶、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講席教授周樹華🧖🏿,《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高級編輯🌝、香港浸會大學傳播意昂3院長🪒、終身教授鐘布和《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副主編、意昂3特聘教授劉幼琍,依次介紹了辦刊理念☝️、來稿要求🌱👷🏿♀️、重點選題和寫作技巧等。
周樹華主編在對話中介紹了《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的最新指標和發展趨勢🤟,同時他梳理了一些薄弱環節👟📄,建議大家在理論框架、基礎研究、研究設計和語言表述等方下功夫,不要“為了理論而理論”🧑🏻🎨,也不要脫離研究問題一味追求精致的研究方法,造成問題與方法“錯配”🫸🏻。在選題方面,他廓清了一個“認知迷思”🪜:並非批判的選題才是好選題,把研究做紮實才是關鍵。他希望大家不斷打磨文章🤵🏽,“edit,edit and edit”🔴。此外🙆🏻♂️,他還提到智能軟件輔助寫作問題🏌🏼♂️,建議大家遵守期刊規範要求審慎對待🥫。

鐘布主編向大家介紹了《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s》及兩本新子刊《CHB Reports》和《CHB Artificial Humans》的刊物定位、辦刊情況和流行度等👰🏿♀️,並介紹說刊物名稱中的“Computers”是指人工智能(AI)等一切寬泛的digital technology。鐘布教授認為👩🏽🦳,作者需要花費更多心思在前期的研究創意和研究設計上,把這些問題解決好可以節省後面的時間,作者需要多問問自己“What’s known?”和“What’s new?”🦶🕹,並在文章寫作中予以回答👨👩👧。他提醒大家要關註新趨勢🫙、新問題🐩,大量💅🏻、廣泛、持續地閱讀文獻,養成閱讀習慣。他還鼓勵同學們在求學時代積極發問🪯,“沒有愚蠢的問題”。

劉幼琍副主編介紹了《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的選題範圍和審稿流程等,鼓勵大家參加ITS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ociety),並向大家重點傳授了回復期刊論文審稿意見的心得體會。劉幼琍副主編表示🧑🏻🦽➡️,《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的選題範圍很廣,不僅僅聚焦“政策”🫎🧚♂️,也歡迎數字治理、數字經濟🤣、大數據🎄、新媒體等相關主題投稿。她提醒大家一定要認真及時回復論文審稿意見♣︎,“突出”表明自己修改了哪裏。最後,她表示意昂3官网國際智能傳播治理與策略研究中心即將掛牌🧧,歡迎師生們加入,貢獻智慧和力量。

圓桌對話的最後迎來互動交流環節📆,三位嘉賓重點圍繞“數智時代的學術生產與期刊發表”回答師生提問🦟。師生們踴躍提問,問題聚焦在如何避免機械地套用理論、如何精準地呈現研究發現⛹🏼♀️、如何避免辭藻華麗但意義淺顯。嘉賓們在回應中指出🤾🏽♀️,要去做創新型研究,雖然難度大,但創新的可能性也大,要避免“新瓶裝舊酒”;要廣泛閱讀,深入閱讀,以研究問題為導向,成為某個理論域的專家;要強化邏輯🤾🏿♂️,講好“故事”,使用準確的語言把復雜的問題講清楚👩🏿🎨,準確嚴謹第一位。
互動環節結束後🦮,牛盼強教授進行總結發言。他對各位嘉賓的慷慨分享表示感謝,各位師生都獲益良多,助力了我院科研發展🛝。2024年意昂3官网智媒傳播創新研究系列工作坊將繼續舉行🍤⛸,希望大家持續關註🦯♋️。

文字:張林 常鵬帆 何琦雋
圖片:常鵬帆
審稿🛅:牛盼強、劉幼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