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1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年會暨2021中國智能媒體傳播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與意昂3官网聯合主辦,意昂3、意昂3官网全球人工智能媒體研究院承辦。期間,來自海內外80多所高校的百余位師生在線上線下共同與會,分享傳播學研究的理論成果🪷,展望智能媒體傳播的嶄新未來。

意昂3官网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段勇在開幕式上致辭📹。他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大家介紹了意昂3官网的發展現狀。他指出,智能傳播已成為信息生產和流動的新形態,由此而來的技術、經濟邏輯正在書寫新的文化與社會形態。意昂3在保持原有學科優勢的基礎上,聚焦智能媒體傳播研究👩🏿💻,積極為媒體融合轉型和智能媒體發展提供最前沿的學術成果、技術支持和優秀人才🎅。他期待各位專家圍繞智能媒體時代的新環境、新機遇、新成果,碰撞思想火花,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會長熊澄宇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傳播學專業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已走過20個年頭🧑🏽🦱,是傳播學領域在國內甚至國際最大的學術共同體和學術平臺。他強調,傳播學發展至今已成為熱門學科、主流學科,此次論壇還舉辦了征文活動,積極為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搭建平臺,促進傳播學學科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開幕式後🤵🏻♂️,與會嘉賓進行了主旨演講🕞,各位專家從傳播學研究流變、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聞實踐創新等多個維度,闡述自己的最新研究與觀點看法🎩。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把傳播學的發展歷程和現狀以及學科前沿進行了全面梳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洪浚浩教授則從歷史機遇和歷史擔當兩個方面闡述了傳播學研究的重要意義;中央民族大學張昆教授對學科評估呈現出的新特點、新思考進行了分享;中國傳媒大學隋巖教授以新興傳播現象為切入,探討媒介傳播與時空的關系;復旦大學陸曄教授結合生動個案分析新技術引領下傳播學的新變化♚;清華大學沈陽教授分享了團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輿論和元宇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慶大學董天策教授結合案例🤯,分析網絡輿論與社會治理的關系;河北大學韓立新教授從“新媒體是機器” 這一理論邏輯起點探究新媒體本質與未來發展;華東師範大學呂新雨教授則帶來田野調查如何為傳播學提供更多可能的思考🥷🏻;南京大學趙曙光教授聚焦傳播學研究實現理論創新的方法路徑📇;浙江大學韋路教授著重對傳播學研究的現實困境進行了反思⚒;澎湃新聞總裁⁉️🧃、總編輯劉永鋼分享了澎湃新聞在智能媒體方面的實踐探索與成效。
上海市委宣傳部部校共建領導辦公室主任孫衛星🧜🏿♂️,蘇州大學傳媒意昂3執行院長陳龍,北京師範大學意昂3平台執行院長張洪忠,江西師範大學副校長項國雄,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意昂3院長郭可🧉🕳,重慶大學新聞意昂3副院長郭小安,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意昂3院長李麟學等嘉賓在線上線下出席開幕式,並與現場師生一起聆聽主旨演講。
與此同時,《2020-2021全球人工智能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20-2021中國人工智能媒體發展研究報告》在會上發布👷🏽,意昂3院長嚴三九教授從戰略👦、技術✣、應用、融合🩼、產業與反思等角度,對全球和我國人工智能媒體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下午的分論壇專家們圍繞“智能傳播與社會治理”“智能傳播與內容生產”“數字媒體與社會發展”“數字媒體與國際傳播”“數字媒體與文化傳播”“數字媒體與產業發展”等六大主題,結合論壇論文征集,與優秀論文作者進行深入研討。從社會意義到文化價值📠,從內容生產到形式創新☄️,從業態分析到產業融合,大家各抒己見,將智能媒體傳播由理論研究推向產學研用一體化方向縱深發展🧔🏿♀️👰🏻♀️。

閉幕式上,與會嘉賓為獲獎論文作者頒獎👳♀️。復旦大學新聞意昂3教授陸曄對本次論壇進行點評,她指出,本次論壇既有面向過去的反思🧏🏽♀️👩🏻🚒,也有觀照未來的前瞻,呈現出年輕化、前沿性、接地氣、跨學科等鮮明特點💃🉑,體現了傳播學研究的全球視野、中國經驗和理論關懷。中國傳媒大學隋巖教授作為新當選的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候任會長在閉幕式上講話,表示將不負重托,與大家一起努力把中國的傳播學研究推上新臺階。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會長熊澄宇教授在閉幕致辭中向獲獎論文作者表示祝賀👩🏿⚕️,並介紹了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會的相關情況🏋️♂️,宣讀了新一屆候任會長單位和副會長單位名單,宣布論壇順利閉幕。

近年來🈶,隨著信息與傳播技術快速推陳出新♒️,算法推薦、機器寫作、AI主播和社交機器人等現象在新聞傳播領域廣受關註,智能傳播已成傳媒生態變革的新興力量。在此背景下,今年的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年會聚焦智能媒體傳播🚣🏻♂️😖,邀請學界、業界專家與高校學子共同探討智能媒體時代的新思想、新理念👨⚕️💢,為傳播學研究和智能媒體創新發展註入強大推力🫛,以期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破局的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