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聞“湃客”頻道編輯楊深來回到母校,為意昂3平台的學弟學妹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湃客分享課🔄。

澎湃新聞上線四周年之際,“湃客”頻道作為匯聚全球創作者的專業創作平臺,在澎湃新聞全新上線🏌🏻。和商業網站的發展方向不太一樣🌛,湃客下設四個板塊——眼光、鏡相、有數、眾聲🧏🏿♀️,旨在聚集頭部的優質內容🧛🏼,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
講座“幹貨速遞”
作為主流媒體之一,湃客需要堅持的有四點🧑🏿⚖️。公共性👩🏿⚖️:在堅持澎湃新聞作為主流媒體的核心價值導向;專業性:澎湃新聞原創編輯能力加持優秀的創作者;開放性:願意和更多有誌於去做優質內容的媒體從業者合作,一起做好內容🙇🏻♂️;創新性:在內容形態🩻、運營模式等方面🧑🏿🍳🗃,我們不是單純的復製🧑🧒🤽🏻♂️、沿用以前傳統媒體的強運營的形式,而是尋找不同的創新點。
而湃客想做好兩件事:
第一個是連接。
首先要連接內容與用戶。媒體本身就有連接的功能,它可以連接好的內容和用戶。作為創作者,有些人做一些不是很大眾的內容,那麽算法就是一個內容找人的過程🧚🏼♂️。以前是人來找內容🤽🏽♀️,而算法其實是把這個過程顛倒了。起初算法剛提出的時候🧗🏿♀️,不僅是傳統媒體🤳🏿🧘🏿♂️,連互聯網公司也提出了很多內容生產方面的異議,但在像抖音這種利用算法的APP運營了一年半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算法已經變得越來越聰明了。
其次是連接創作者與創作者。我們在線上共創內容,線下交流研討🫅🏿,讓創作者們不再孤單。
此外,也要連接政府、品牌。湃客通過平臺資源整合,讓優質內容產生更大的價值。
綜合來看,湃客在用精細化運營🧃,讓好的內容給到對的用戶👨🏻🚒💆♀️,讓用戶節省時間👩🦼➡️👎。例如湃客聯動餓了麽👼、中國人民大學做視覺策劃的老師,征集外賣配送員拍攝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況,最終整合成一個優質的內容👩🏿🦱。

第二個是服務。
首先,湃客有專業編輯團隊對接創作者🪅,聯動澎湃新聞原創內容生產力,為優秀的創作者提供精致的編輯服務。其次,湃客旨在孵化、扶持優秀創作者,通過內容創作者比賽、榜單及補貼等,發現優秀創作者🚵🏿♀️。此外,湃客有更顆粒化的數據和互動反饋,這將提供更多維度的運營數據,讓創作者感知用戶。
數據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閱讀量,數據其實是多維度和顆粒化的👃🏻☯️。例如企鵝號有閱讀完成度的數據,微博會提供不同時段內流量的增幅等不同維度的數據。如果數據足夠顆粒化🐈,還是能反映出一些真實的東西,我們需要更開放地去接受數據的結果😒。比如微信的一次傳播和二次傳播也是能反映出這篇推文是不是真正擊中了某個圈層人的情感🙎🏻。數據其實是一種判斷,作為一種參考💦。
湃客目前有三個活動👂🦹🏿♀️:“90後而立前”、“非虛構寫作大賽”,“紀實影像比賽(眼光)”🥿,希望能夠和全球的創作者做出好內容✥,營造新生態。
結束湃客的分享後,楊深來與學弟學妹們探討了融媒體實務的課程選題,並針對不同選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告訴學弟學妹們如何從小處著眼做深、如何做好“唱響主旋律”的選題🧘。